“人生無論怎么精心策劃,都抵不過一場命運的安排,”林徽因的這句名言放之今日的空調行業似乎也并不為過,當增量市場的余光漸散,絕大多數企業不得不在存量的泥潭中拼命掙扎,無論企業進行怎樣的殫竭力式的變革,市場依然巋然不動地低迷,行業的命運與企業的宿命,在當下交織出了一副前所未有的混亂圖譜。
但凡事總是有例外,再夕陽的行業總是有著朝陽的企業,去年初剛剛投產的中匯達便是如此。錯過了去年上半年黃金般行情的中匯達,在2023年下半年卻迸發出強勁的增長動力,當行業整體向下,中匯達卻執著向上,哪怕是今年國內市場每況愈下,至8月底時,中匯達今年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已經比去年全年翻了一番。
共青城中匯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偉向筆者印證了這一趨勢,9月6日,他在朋友圈還分享了這樣一句話:“兩年彈指一揮間,江湖將增加中匯達商用空調的傳說。”明年初,在龐大的商用空調市場便會迎來這一生力軍,而這也僅僅是中匯達走向更美妙未來的增長點之一。
逆市增長了兩年
自有規律的市場從來不會眷顧所有的參與者,中匯達初入行業時其實環境并沒給其提供十分優越的外部條件。2023年2月10日,位于共青城的中匯達智能化制造基地投產,3月15日開始量產,但量產需要在模具、人工等等每個維度全面匹配到位,之后三個月的國內市場高增長行情,中匯達僅僅是抓到了一個尾巴。從去年7月份開始,內銷整體市場開始陡轉直下。
去年12月份,梁偉曾向筆者坦言,2023年下半年的整體市場走勢讓他頗為意外,但更讓他意外的是中匯達的訂單卻紛至沓來。大量的中小企業在去年7月份之后縮減產量,而中匯達卻還要加班加點的趕生產進度。
如此逆市增長的勢頭延續到了2024年,今年所有空調企業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國內市場存量化的寒意,這種態勢也出乎梁偉的意料,9月中旬筆者見到他時他就說:“今年這個市場的行情確實是不行,我們沒有想到會這么差。”即便如此,中匯達規模化向上的步伐卻沒有停止。
“此時此刻,我們的出貨量,已經是比去年全年翻了一番,”梁偉還說:“按照目前的進度,到年底,那么今年的出貨量將是去年的三倍多。”這也意味著中匯達連續兩個年份都保持著逆市增長之姿。
事實上,在2024年如此惡劣的產業環境下,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能夠保持增長的企業是鳳毛麟角,而中匯達能夠在今年畫出一條華麗的向上曲線,也是在行業內創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更為關鍵的是,按照中匯達目前的布局及規劃,眼前所形成的優異增勢還僅僅是一個開始。
多維度擴展業務體系
與中匯達現在的工廠僅隔兩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占地300畝的廠房,明年這里又將是一片火熱的生產景象,梁偉向筆者展示了已經制作好的布局和設計圖,正如他9月6日的朋友圈所初步透露的信息,中匯達業務拓展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了商用空調領域。
走進中匯達空調現有的智能化制造基地的展廳,天花機、風管機、儲能空調等產品陳列其中。“商用空調是一個更龐大的市場,”梁偉分析到:“舉一個例子,國家正在大力建設數據中心,進而將給機房空調帶來豐富的機會,這將是一個千億級的增量空間。”可以預見,商用空調是中匯達形成規模化再增長的一個重要支點。
就在展廳的隔壁,中匯達自建的直播間在前不久投入了運營。數字化正在向行業的研產供銷每個環節進行全面滲透,尤其是興趣電商、直播電商的風頭正勁,就連淘系和京東都被打上了傳播的烙印,在空調行業內擁有三十多年沉淀的梁偉深諳商業模式的變革趨勢。
尤其是在生成式AI方興未艾的今天,幾乎每個企業都在直播這類商業形態投入更多的資源。雖是剛剛擁抱直播模式,但效果也讓梁偉頗為驚喜,在這一商業領域良好的表現,讓他感受到了數字化商業形態的魅力所在。順便提一句,中匯達也已經進入了淘系、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國內空調市場線上的占比超過了55%,如此龐大的流量,中匯達必然不會視而不見。
之于中國空調制造而言,近兩年產銷增勢最為顯著的是出口市場,自去年7月份至今,幾乎每個月的出口量同比都呈寬幅增長態勢,試水國際化領域恰恰是中匯達業務擴展的重點之一,按照公開的數據顯示,此后幾個月整個空調產業在出口方面的排產規模仍然高漲,中匯達面臨的增量空間值得想象。
另外,共青城中匯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立宏向筆者透露,過去這一年半左右的時間,中匯達在國內市場的線下體系已經擁有了數百位代理商;而且,代理商數量還處于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之中。
從表面上看,業務體系的擴展可以直接驅動產銷規模的快速增長,但這不是根本,要知道,今年很多中小企業的出貨量都呈同比下滑態勢,而中匯達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關鍵還是在于產品,事實上,這也是任何一家制造企業賴以生存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所在。
產品與制造再升級
“我們今年的柜機出貨占比就超過了20%,”梁偉向筆者透露的這一組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中匯達的經營質量,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去年3月份才剛剛量產,中匯達在當年度就實現了盈利,即便是今年上半年遭遇到了慘烈的價格競爭,這家空調行業新銳企業依然能夠達成盈利。
如此佳績就是中匯達在產品競爭力的體現。去年12月份的時候梁偉就向筆者說過,中匯達深研用戶現實生活場景中的具體工況條件,藉此構建其產品平臺。2023年中匯達一口氣開了7大套、12小套的模具,在國標、新冷媒范疇內形成了全面化矩陣式產品布局。
在中匯達的展廳內可以看到琳瑯滿目的各種形態的產品,進入2025冷凍年度之后,中匯達還將進一步升級產品體系,梁偉表示,即將在新模具方面投入的費用是8位數,“除了家用空調之外,商用空調也都要投入,”在展廳內,筆者看到了中匯達打樣的新產品外觀,賞心悅目的顏值契合了消費端時尚化的審美訴求。想必不用多久,這些產品便將進入千家萬戶。
不止如此,類似于3P和5P天花機、柜機等大功率產品還將是中匯達發力的方向之一,如果說之前中匯達是在傳統分體機產品上構建了競爭壁壘,那么更大功率的高能效產品,將是其實現再次破局的端口。
時下的中匯達正在準備著技改,梁偉直言在這方面的投入資金高達七位數,制造升級不僅僅是持續強化產品品質,更是在推動制造效率攀上一個新的臺階,線下、線上、出口等等每一種業務形態都需要千人千面的品牌、產品去進行覆蓋,更何況,按照既有的速度,制造端的產能釋放壓力也會更大,所以,梁偉還說:“今年的招還得提前,去年我們因為工人不足,丟失了很多的訂單。”
獨一無二的平臺
在筆者見到梁偉的那天,中匯達的一個團隊在共青城正在舉行代理商會議,空調行情淡季階段代理商開會,本是常事;但不同于很多中小規模制造企業的是,中匯達的全國代理商會議,可不止這一場;更不同的是,中匯達在行業內創造了一個其特有的營銷架構。
據了解,目前的中匯達擁有七個獨立核算的營銷團隊,每個團隊負責運營三、四個品牌;而且中匯達對每個團隊制定了規范化的管理和考核機制,這也是為什么中匯達量產第一年就能夠實現盈利的保障。目前七個團隊所覆蓋的品牌超過了二十個,其中就包括中匯達、榮事達、嘜噠、亞摩斯等六個自主品牌。
而且,這種營銷架構還處于一個不斷擴張的過程之中,剛剛建立的直播、初步涉足的海外市場、即將進入的商用空調等等都將以類似的形式進行營銷布局和市場推進,今年這種架構所形成的團隊將達到10個。
從這個方面來講,中匯達已經超脫于傳統制造企業的定義,更像是一個平臺。去年梁偉就曾對筆者說過:“我們不想把中匯達做成一個冷冰冰的工廠,而是要把擁有品牌和渠道的有夢想的空調人匯聚在一起,也許,每個品牌的規模各有差異,但聚集起來就是一個規模很可觀的平臺。”
筆者結識梁偉已將近二十年,在他既往的履歷中,目前很多空調企業幾乎都是由他所著手創立;過往二十多年國內空調市場也經歷一波又一波的變革、轉折,很多品牌在這個過程中泯然于歷史,也有很多進入了行業的主流陣營;但無論何時,他對市場總是持以積極、樂觀的判斷。悲觀可以讓企業向更安全的邊際靠攏,而市場的奇跡、行業的傳奇,總是由樂觀的勇敢者所創造。中匯達這個品牌、企業商號名稱還有一個含義,那就是“夢想終會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