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多地家電國補按下暫停鍵,新補貼額度尚在醞釀的當下,空調行業與市場仿佛被按下了“冷靜鍵”。然而,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之下,實則暗藏著行業轉型升級的契機與市場拓展的新空間。
國補暫停市場遇冷凸顯低價競爭之困
"一聽現在價格沒補貼,顧客轉身就走。"蘇寧南京新街口旗艦店一線品牌空調導購的經歷,生動地展現了國補暫停后空調市場的現狀。
在存量市場下,新增需求匱乏,更新換代消費占主導,空調市場對政策紅利的深度依賴。即便是高溫、悶熱的梅雨季,本該是空調旺季的時間段,空調零售卻大幅下滑。
這位導購員表示:“6月國補暫停后,如今的生意量僅為五月底的1%,國補將消費者心理價位拉低,消費者來就是想看低價產品。”巨大落差直觀地反映出消費者對價格的高度敏感,這一現象背后,是空調行業長期存在的低價競爭怪圈。
在低價競爭的漩渦中,上游廠家為了迎合消費者追求便宜的心理,不惜偷工減料。尤其是線上平臺上,眾多七百多、八百多的1.5P空調比比皆是。一位行業三線空調品牌負責人對此直言不諱:“上游廠家就是要為了迎合這個消費心理,就不停的偷工減料,行業卷價格到最后都是減配降性能,線上那么多低價的產品,其實行業里的人都知道,七百多八百多能做出來1.5 P空調嗎?”
空調企業負責人的靈魂拷問道出了空調行業形成"越便宜越減配,越減配越便宜"的惡性內卷。這種模式不僅侵蝕產品質量,更擠壓了企業技術升級和經營盈利的空間。
擺脫低價內卷政策緩沖期的新博弈眼下國補的“空窗期”,雖然市場遇冷,但是恰恰為空調行業提供了一個擺脫低價競爭的機遇。
品牌導購員對于市場有著積極的觀點:“接下來國補應該還會繼續,但是額度不會這么多了,市場上價格也要上調。”
國補暫停猶如一劑清醒劑,讓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發展路徑。企業不應再盲目迎合消費者對低價的片面追求,而應通過提升產品品質、創新技術、優化服務等方式,轉向價值競爭。雖然國補后續額度正在籌備,但是今年年底的截止時間沒有變。因此,家電廠商必須重新審視空調行業和企業良性發展的核心。
正如空調行業新企業負責人所言:“要把消費者向健康的消費理念引導,打破低價競爭的怪圈。”
行業內卷加劇,但是無論是市場一線人員還是企業方,都是對空調行業充滿期待。
上文中提到的空調新企業負責人就是代表之一,工廠位于江蘇宿遷,在2024年6月投產。談及為何市場這么卷,還要選擇空調行業。他表示:“并不是空調行業有多好,但是在白電領域,空調還是有空間的。從普及度來看,空調的普及度并不高,不同家庭的需求臺數存在差異,幾個房間就可能需要裝幾個空調,這與冰箱、洗衣機等家電“一家一臺”的情況不同。這意味著,在農村市場以及城市中尚未充分滿足空調需求的家庭中,仍存在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另外,農村消費受到城市的影響,消費觀念和需求也在不斷升級。例如,農村消費者在超市購物時感受到空調帶來的涼爽舒適,回家后便產生了安裝空調的需求。”
國補暫停不是行業的寒冬,而是價值回歸的春天。當企業停止對低價的無底線迎合,當消費者開始為品質買單,空調行業才能真正走向健康發展的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