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了上半年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情況以及支出情況。這一組和購買力、購買行為密切相關的數據,某種程度上揭示了2024年以來家電諸多變化的根源。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2073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5.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3%。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1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
收入是消費的底氣,收入帶來的支付能力和消費意愿,構成現實的購買力。換句大白話,手里有錢,愿意花錢,商品和服務才能變現,市場才能閉環。
另一組數據則揭示了上半年居民都把錢花在哪里了。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4214元,增長7.8%,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31.0%;人均衣著消費支出826元,增長8.1%,占比為6.1%;人均居住消費支出3004元,增長1.9%,占比為22.1%;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738元,增長2.2%,占比為5.4%;人均交通通信消費支出1819元,增長11.6%,占比為13.4%;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1340元,增長11.2%,占比為9.9%;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271元,增長4.2%,占比為9.3%;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389元,增長13.8%,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9%。
值得一說的是兩組數據:一個是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一個是與家電市場密切聯系的居民消費支出。
食品支出占收入比重,這個也即恩格爾系數。2023年我們的恩格爾系數是29.8%,2024年上半年為31.0%。這意味著,至少在這個時間段內,我們的消費結構對比2023年是退步的。此外,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恩格爾系數的劃分法(系數大于60%為貧窮;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屬于相對富裕;20%-30%為富足;20%以下為極其富裕),2017年,我國恩格爾系數達到29.3%,首次降至30%以下。最近五年的數據(2019年28.2%、2020年30.2%、2021年29.8、2022年30.5%、2023年29.8%)表明,我們已經穩處相對富裕階段并向富足階段邁進。對家電行業來說,這種“穩處”是底氣,但不斷的波動,又映射出這兩年消費升級的波折。
再看與家電市場更為密切的居住消費支出。2024年上半年人均居住消費支出為3004元,占支出比重為22.1%,對比去年同期僅增長1.2%。這個微弱的增長,在解釋商品房交易及裝修市場低迷的同時,更是一些行業觀察人士對2024年上半年家電市場“低新增、弱換新”的判斷的根源。“高端祛魅”、“降級平替”、“誰壞換誰”正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
可以說,這是存量市場時代又疊加經濟波動的雙重影響導致。企業該如何應對,坦率的說并沒有標準答案。停下基于高增長幻想的白費力,想方設法降本增效,保證先生存下來,這些行動已經被大多數企業落實。但努力的同時也不妨向優秀的同行借鑒,可以少走彎路。從這個意義上說,深耕湖南市場甚至下沉到鄉鎮經銷商扶持的迅達與全球運營的美的,都具有學習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