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家歡樂幾家愁,空調行業企業走一圈,會發現不同的聲音,有些企業在增長,還在不斷擴張產能,但更多的企業是在下滑。更為吊詭的是,近期還有幾個新品牌進入了空調行業,在中山等地建設了新的空調制造基地并招兵買馬規劃著力拓展國內市場。
從數據上看,無論是終端零售量還是整體出貨量都是呈下滑態勢,但是從各個企業的財報尤其是上市公司公開的信息上看,大型企業幾乎都呈增長狀態,以致于讓人懷疑目前國內空調市場到底處于怎樣的階段。如果實在是無法判斷整體行情,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評判市場的走向,當市場不好的時候,這些現象會在短期內集中展現出來。
首先是市場價格,價格是行情真正的風向標,由數年的大周期到數周的小階段,價格的波動直接關聯市場需求,在要素成本不變的前提下,但凡是價格陡然下行,市場一般都出現比較大的問題,樸素的供需理論也支撐這一點。
當然,價格上行,未來市場也未必會好,這個要和時間點相互結合,旺季前很多企業都會上調價格,這是為了刺激渠道提貨及為有可能會出現的旺季行情做準備。所以,只要看一下周邊市場的價格波動,就明白市場規模將會走出怎樣的曲線。
其二,看一下人事及組織架構的調整;仡櫼幌滦袠I過去二十多年的產業發展歷史不難發現,只要是市場或某個版塊不行了,很多企業都不可避免的出現組織架構變動和人事調整。
需要指出的是,這個和企業自身的經營業績有時候不能直接對比。多元化、多業務版塊在不同階段的表現各有差異,企業內部面對市場變化的調整是正,F象,但是,如果這種調整在行業內的很多企業大面積出現,表明市場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而不得不進行相應的變革。
我們國內的企業,只要業績蒸蒸日上,多數情況下很多問題都會被掩蓋;不過,一旦業績每況愈下,之前埋下的誘因就會被激化成矛盾。任何調整的目的,都是在解決問題,進而形成更富積極主動的內部向心力。
其三、刺激型政策和舉措連續不斷。春江水暖鴨先知,當市場不好的時候,率先進行市場刺激的主體都是企業,促銷活動、接二連三的會議甚至是直接拉低價格,都是為了刺激市場,然后再反饋到宏觀層面。
這個也要結合經濟大環境的變化,大環境的變化對產業及企業有著傾巢之下豈有完卵的沖擊?匆幌2008年開始的家電下鄉、節能惠民以及今年如火如荼的以舊換新政策,就可以對經濟大環境和產業微觀領域的基本面有個初步認知。
其四、曾經低調的企業突然高調和曾經高調的企業陡然低調這兩種現象同步顯現,表明市場給每個企業的壓力,讓各個企業呈現出與以往迥異的應激反應。而更多的廠商一般情況下都是收縮投入,就像遇冷要添衣一個道理,當市場不能提供紅利,廠商都會向更為安全的邊際靠攏。
在市場不好的時候,進行布局是在為未來謀篇布局,這取決于企業自身的資源能力,后發而上的企業都是在市場低谷時期注重規劃,為有可能出現的后期行情而做好充分的準備。
其五、品牌格局越來越集中化,市場越是沒有紅利機會,大品牌、知名品牌的份額會越來越高,大型企業的資源優勢、品牌影響力、產品競爭力在存量化階段對需求資源的網聚能力會全面展現出來。
相反,在品牌、產品、渠道乃至價格等每個維度都沒有相應競爭力的企業遇到市場壓力時的生存發展難度會更大,很多的品牌在這個時候會退出行業,事實上,出現大范圍品牌退出現象,也是市場不好的直接結果。
上述現象可以從空調產業的發展歷史過程中得到印證,2002年至2004年這三年時間內,國內市場出現了一波品牌退出浪潮,部分品牌從進入行業到退出市場甚至不到一年的時間,當時行業內也出現了長時間的激進的價格戰。
2008年前后,由于全球次貸危機的出現,對經濟大環境形成了沖擊,家電下鄉、節能惠民及以舊換新政策在當時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帶動空調行業走出低谷進而迎來了數年的高增長行情。2015年的時候,市場再次進入調整階段,多個企業在當時的發展出現了拐點,有幾個知名企業就是在彼時割掉了空調業務,F在的行情同樣是如此。
其實,每次市場的波動,都是給一些有戰略定力、有資源、有長期主義的企業提供了蛻變的機會,二十多年前的國內空調市場出現的危機,讓格力、美的一舉確定了行業主導者的地位。2015年前后空調市場再次出現的調整,讓美博、夏寶等一些企業成長為今天的行業前十大空調制造企業。
市場波動不止是需求規模的上下浮動,也是流量的再分化和再分配的過程,這就是為什么小米空調能夠在這兩年躋身行情主流陣營的原因之一。再夕陽的行業也有朝陽的企業,空調產品是剛需,市場的基礎規模很大,今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內市場行情的動蕩,其實就是新銳企業或品牌實現躍升式發展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