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海濤在回憶三年多前最為驚險時刻的時候,似乎至今還心有余悸,盡管他現在可以風淡云輕地描述篳路藍縷過程的每一個細節,但外人根本無法想象和理解當一家初創企業面臨危機轉折之際,創始人所承受的壓力和焦灼。
2020年12月23日,莊海濤所創立的蕪湖欣美電器制冷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蕪湖欣美)的第一臺空調產品下線,對自己企業每一個關鍵性的日子,他是如數家珍。正當胸懷壯志的莊海濤將構想中的制造藍圖落到實處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長時間封控,讓莊海濤和他的蕪湖欣美直面生死大考。
“你后悔嗎?”
2021年5月中旬,滿腦愁緒的莊海濤在電話中被一位至親問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早在2017年就進入空調制造領域的莊海濤在蕪湖建設工廠之前手握數千萬元的現金流,如果不進行如此重資產的投資,之于這一位80后而言,或許將會過上更為富足的日子。
“我不后悔,”莊海濤的這句回答站在今天的視角看是頗具英雄氣節,但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當時蕪湖欣美面對何等的困阻。事實上,這不僅僅是蕪湖欣美的個體困境,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彼時所有空調廠商都面臨著物流、配送的阻隔,與整個空調行業的廠商一樣,莊海濤根本沒有后悔這一選項。
在解決眼前的現實問題之后,莊海濤做了一件令很多人驚嘆的事情,從2021年5月下旬開始,他讓當時還是一幫新手的產線工人,將倉庫里的幾萬套空調拆解并上生產線重裝!按_實發現了很多的問題,畢竟,我們工廠還是新建,工人都不是熟手,這件事鍛煉了我們的生產體系,也讓我們因禍得福。”
熬過了最為艱難的時刻,6月份開始國內市場的空調需求全面井噴,經過整改再生產的產品進入市場之后,得到了客戶和用戶的一致好評,良好的市場反饋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當年,蕪湖欣美的產銷規模就達到了將近20萬套。
“我可以躺著收錢也要去變革”
眾所周知,2023年中國空調產業無論是國內市場的出貨量還是出口量都創下了歷史新高,受此優異趨勢的帶動,蕪湖欣美在去年的產銷量也攀升到了自創設以來的頂峰。
“去年旺季的時候我們每個月的產量都在5萬套以上,這是我們最昌盛的時刻,效率很高、利潤也不錯,但是,我感覺到市場和行業有問題了,”莊海濤的這一直覺在今年4月份之后被得到了印證。
2024年5月份之前國內空調市場依然是一片產銷兩旺,這個月也是今年內銷市場明顯的拐點,尤其是進入“6.18”大促階段之后,激進而慘烈的價格競爭并沒有能夠阻止市場需求的每況愈下,頭部陣容的品牌主動降低身段拾起價格武器,極大地擠壓了后續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哪怕是到現在碰到長時間的高溫天氣,終端零售的表現還是不盡如人意。
早有預感的莊海濤在去年年底就開始謀劃變革,他說:“如果按照既往的打法,或許,我還可以躺著收錢,但也要去變革;況且,以前的招式和套路,以后也未必有用了,”一場全面升級、變革的大幕由此而拉開。
2023年12月份,莊海濤找到了舒樂華,后者目前是蕪湖欣美的顧問,舒樂華在空調行業擁有三十多年的技術和品質工作的沉淀,并在多個知名空調企業任職。
“我看到的是更多的增長點和閃光點”
走進入位于南陵經濟開發區的蕪湖欣美的廠區,有一片廠房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這是蕪湖欣美包裝箱的生產車間。不僅如此,兩器、鈑金等等上游供應端的大量部件,蕪湖欣美已經構建自給自足的體系,制造升級是這家空調行業新銳企業近年來的變化之一。
新產品陣容的打造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劃之中,在蕪湖欣美的產品展廳,一些新產品已經陳列展示,這些產品在后期將成為蕪湖欣美拓展國內市場的核心支點。由制造到產品的升級還僅僅是蕪湖欣美面向愈加存量化的空調市場進行突擊的一個方面,舒樂華加入蕪湖欣美之后,在產品和制造上讓莊海濤的心里更有底氣。
莊海濤還說:“變革壓力最大的,是要過自己這一關”。如果環顧一下空調廠商處所的環境環境,就會發現,增量紅利的稀缺和以房地產為代表的相關市場的每況愈下,大量空調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再增長壓力,很多工廠在今年的產銷規模甚至是出現了大幅下滑。
對此,莊海濤表示:“我看到的是更多的增長點和閃光點。”其中一個增長點就是線上商業體系。舒樂華也向筆者談到,目前國內市場的線上占比已經超過了50%,除了傳統電商之外,直播電商和興趣電商還在處于一個增長階段,這是蕪湖欣美后期發展的重要方向。
出口也是閃光點,更是蕪湖欣美后期的關鍵增長點,在這方面蕪湖欣美已經是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蕪湖的區位優勢除了能夠讓蕪湖欣美擁有成熟的配套體系之外,在物流、出海方面同樣擁有便利條件。但是,如果蕪湖欣美想要達成預想中的發展狀況,還有一個方面需要實現跨越,那就是品牌。
“品牌共享并整合資源實現共同發展”
筆者見到莊海濤的那天,蕪湖欣美和樂視空調簽訂了深度戰略合作簽約協議,樂視空調(廣東)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又心還告訴筆者,其旗下的冷大師廚房空調也將由蕪湖欣美實現產品輸出。在品牌上實現整合式發展,成為了蕪湖欣美變革升級的又一大亮點。
莊海濤去年就已經感知到,慘烈的價格競爭只會讓行業的生態體系被加劇破壞,而擺脫這種價格戰泥淖的路徑之一就是品牌化發展。他直言:“在制造和產品上,我們有優勢,但是我沒有運營品牌的經驗,所以,此次與吳總的合作,就是達成品牌共享并整合資源實現共同發展的目的!
簽約現場,吳又心也向筆者表示:“我們與蕪湖欣美的此次合作,是一次典型的資源互補,我們有品牌有渠道,通過欣美成熟的制造體系,可以給我們雙方提供更為優質的產品,共同探尋高質量的發展模式。”
事實上,近幾年國內空調市場無論是流通渠道還是終端用戶層面,涌現出一個共同的訴求點,那就是對品牌的要求越來越高,渠道商需要品牌來賦能自身的發展體系,希望通過品牌力來帶動自身的出貨和銷售,用戶也希望以品牌化的產品來豐富生活品質。蕪湖欣美朝著品牌化方向的進階,與國內空調市場的競爭升級相互契合。
在國內市場高達近億套的體量中,蕪湖欣美的產銷規模并不顯山露水,哪怕是在三四線品牌群體中,其仍然存在著向上空間,而所有變革舉措的指向就是期盼在愈加紛雜的競爭環境中打下更為扎實的生存發展的基礎,正如莊海濤所言:“如果一定要有個規模目標的話,我的想法是不要太大,而是要慢慢的持續向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