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底四月初,空調行業都會傳出漲價的消息。一方面是由于銅價走高,另外也是刺激經銷商提貨。
今年銅價不出意外地又漲了,但是空調行業不僅沒有漲價單滿天飛,反而提前打起了價格戰,價格降幅更是跌穿往年底線。
在電商平臺,我們看到,圍繞1.5匹新一級能效變頻這一主流配置,行業頭部或主流品牌的年輕化子品牌在疊加各種補貼后,紛紛降至千元,在1050-1160元之間瘋狂卷價格,甚至還有一些主流品牌空調直接也降到這一價格區間,而行業頭部品牌部分產品也已經降到了1600-1800元左右。
“關鍵小米還沒降價,頭部品牌的子品牌就搶先降價了。”眼見剛開年就打價格戰,來自安徽的家電經銷商李老板表示:“現在沒人敢囤貨了。往年這個時間段都是囤貨,今年沒有囤貨,積壓庫存,越積越多。我估計今年最低價將在5月底至6月初,到時候不要國補了,直接搶。”
為什么往年漲價的2月、3月,今年卻提前打響了價格戰?
其一,庫存壓力高企。《艾肯資訊》數據顯示,至2024年底,國內市場工業和商業的總庫存量大約有 4510萬套,同比增長的幅度為16.24%,連續三個年度增長,該庫存量創下了一個歷史新高。這直接導致全行業2025“開年即決戰”,無論是頭部品牌還是中小品牌,都強化了對市場的爭奪手段。
其二,開盤季收款出貨不理想。高庫存的壓力下,從2月份開始,大量的空調企業都在進行渠道商會議,但業內人士透露,很多企業的會議效果差強人意,尤其是中小品牌的收款非常不理想,大量渠道商變得理性謹慎,甚至主動收縮囤貨。
在此背景下,缺乏足夠存量沉淀和渠道體系的中小品牌,所承受的競爭壓力前所未有,這也是為什么他們都以極端低價突擊市場,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價格競爭。
其三,供給端來看,產能擴張,新品牌層出不窮。
產能方面,今年1月24日,奧克斯800萬套智能家用空調生產基地項目簽約儀式在佛山南海舉行。而在去年11月,奧克斯集團官宣了年產600萬套智能空調鄭州基地項目。
去年12月18日,TCL空調廣州智能制造產業園在南沙穗港智造基地奠基。該項目預計2025年底投產,投產后3年內將新增800萬套空調產能。
去年11月,小米公司宣布其首座智能家電工廠在武漢正式奠基動工,該工廠預計將在今年11月正式投產。
此外,江西井安智能空調基地項目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該基地占地250畝,計劃總投資15億元,計劃今年6月投產,目標年產150萬套智能空調及配件。
品牌方面,具有科技基因的企業如華為、小米,加速向家電行業滲透。小米財報顯示2024年小米的空調、冰箱與洗衣機出貨量均創歷史新高,其中空調產品出貨量超680萬臺,同比增速超過50%。新興的清潔電器品牌如追覓,也向白電火力全開,今年家博會上也展示了空調等新品。
產能擴張與品牌數量的不斷增多,使得行業內部的競爭態勢愈發激烈,導致市場價格在供需關系的作用下進一步下探。
說白了,價格戰就是存量周期下的洗牌戰,當僧多粥少,價格戰難以避免。回顧過去多年的發展,國內市場的出貨均價已經連續兩個年度都出現了同比下降。照現在的行情走勢,今年的空調出貨均價大概率再次下滑。(秦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