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份,全國經歷了前期持續偏暖、后期急劇降溫的“過山車”式氣溫起伏。在接連兩輪大范圍雨雪天氣影響下,12月12日,中國氣象局時隔10年再次發布冰凍預警;12月16日,發布今冬首個低溫黃色預警。
持續的低溫天氣,給取暖小家電市場帶了一絲“暖意”。據奧維云網(AVC)監測數據顯示,國內電暖器線上市場零售額,2023年1-10月同比下降49.2%;雙十一促銷期同比下降26.1%,降幅有所收窄;第46周(11月6日—12日)零售額同比增長19.54%;第47周(11月13日-19日)零售額同比增長53.86%。線下方面,2023年1-10月零售額同比下降26.02%;11月零售額同比增長26.9%;剛剛過去的第52周(12月18日—24日)零售額更是同比增長106.8%。
京東數據顯示,12月1-14日期間,平臺上面的取暖器、暖風機、電油汀等取暖家電成交額環比提升90%。其中,上海、江蘇、湖南、湖北、四川、重慶等南方省份和城市購買取暖家電的成交額居前列。
蘇寧易購發布的《2023冬季消費報告》顯示,11月22日以來,以新風空調、零冷水熱水器、石墨烯踢腳線取暖器為代表的趨勢產品銷售分別同比增長65%、45%、106%。
美團外賣數據顯示,南方電取暖器、暖風器等小家電走俏。尤其是12月份以來,暖風機、小太陽等電取暖器訂單量,環比上月增長112%。訂單量前五的城市分別為長沙、成都、昆明、重慶與貴陽。
盡管入冬以來的幾輪寒潮,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取暖設備的銷售熱潮,但是說電暖器市場迎來轉機還為時過早。
一方面,電暖器作為一個“靠天吃飯”的傳統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市場早已進入飽和狀態。從2018銷年到2022銷年的數據來看,除了2020銷年受低溫天氣以及直播熱潮的影響,電暖器市場出現短暫的回暖之外,其余年份市場均處于下滑態勢。剛剛過去的2022銷年(2022.9-2023.3),電暖器市場零售額僅為51.1億元,相較于2020年的92.3億元已接近腰斬。
另一方面,空調、冷暖風扇、前裝水暖系統等替代性產品的快速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電暖器的生存空間。尤其是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南方地區安裝地暖的需求逐年增加,在一些新建的住宅小區,特別是精裝房,地暖已經成為了必要的配套設施之一。
此外,電暖器由于耗電量大,進而被網友們稱為“電費刺客”,相關話題也引發熱議。一位來自江蘇無錫的唐女士表示,“去年冬天家里開了兩個踢腳線取暖器,最后發現電費比往年同期多出一倍,今年果斷選擇開空調。”
盡管踢腳線取暖器耗電量很大,但也有不少消費者表示踢腳線取暖器比空調制熱的體驗感好。家住南京的丁女士表示,“空調的熱風吹起來感覺不舒服,時間久了房間很干燥,有時還會產生缺氧、頭暈的感覺,而用踢腳線取暖器就不會,運行時也沒有噪音,體驗感更加舒適。”
針對現代消費者舒適、健康的取暖需求,今年取暖小家電有了一些新變化。
首先,在技術層面,石墨烯應用進一步擴大,美的、海爾、格力、長虹、飛利浦等眾多品牌均推出了添加石墨烯涂層的取暖產品,不僅可以讓取暖設備快速供暖,而且更節能。
其次,在功能上,產品進一步疊加取暖、干衣、烘鞋、晾衣等多種用途,以及加濕、凈化、除菌等等更多健康化功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而在智能化大行其道的當下,電暖器也緊跟家電產品發展趨勢,智能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智能遙控、溫控調節、預約定時等功能逐漸成為標配。
此外,在產品形態上,今年,隨著圍爐煮茶的興起,不少電商平臺還推出了圍爐煮茶取暖器,該產品中間是取暖器,上面的桌板上可以擺放各種茶具、零食,利用取暖器加熱茶水。除了圍爐煮茶取暖器,今年,仿真火焰壁爐也深受消費者喜愛,在傳統壁爐的基礎上,仿真火焰壁爐有其獨特的視覺效果和取暖功能。
綜合來看,雖然受寒潮天氣影響,電暖器市場迎來了一波熱銷,但短期的增長對行業整體對的推升作用有限,2023銷年電暖器行業大概率將繼續承壓前行。在市場持續承壓背景下,技術創新會是電暖器行業擺脫頹勢的關鍵所在。
【艾肯家電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轉載:其他(非艾肯家電網)"的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或企業供稿(包括供稿配圖),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贊同作者觀點,本站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
2、凡本網注明"原創"的內容,均為艾肯家電網原創,轉載時請在顯眼位置標注"來源:艾肯家電網"。
3、如果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或者使用了版權圖片,請與我們聯系QQ:1833597079 ,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侵權內容或版權圖片。艾肯家電網將不承擔任何法律及連帶責任。
附則:對免責及版權聲明的解釋、修改及更新權均屬于艾肯家電網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