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隨著青島海信要約收購科林電氣的股份交割順利完成,海信網能正式成為科林電氣第一大股東,海信集團布局新型電網、新能源踏出關鍵一步。
至此,中國六大知名家電品牌——美的、格力、海爾、TCL、創維與海信,已全面駛入光儲賽道,構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家電產業轉型矩陣。
家電巨頭為何不約而同地將光儲產業視作下一個增長點?這一現象的背后蘊含內外部因素的雙重驅動。
內外因驅動開辟第二增長曲線
在家電市場逐漸飽和、家電消費進入存量市場后,家電企業正面臨著存量競爭的新常態。在這種背景下,開辟第二增長曲線、探索和建立新的業務單元,變得至關重要。
家電企業大膽涉足非家電領域,拓展多元化經營,如智能家居、健康科技、新能源解決方案等,以尋求更廣泛的市場機遇和增長點。國家“雙碳”戰略落地,光伏產業長坡厚雪,光伏、儲能賽道也由此成為家電企業除家電業務之外新的增長動力源。
根據國家能源局與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預計到2025年國內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增至30GW。這標志著一個嶄新的儲能時代即將來臨。對于中國的家電制造業來說,這不僅是國家政策導向下的一次重大轉型契機,也是一個尚未被充分開發的“藍!薄
近年來,中國家電巨頭通過一系列密集的并購行動,加速布局光儲產業鏈。家電集團正通過技術和市場戰略的競爭展開激烈角逐,展現出家電行業在光儲賽道上的新競爭格局。
六大家電集團加速布局
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不斷提升的利好,新型儲能產業迎來了一個“風口”。而國內家電集團針對光儲業務正進行相關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布局,建立新的增長極。
2020年,美的先后收購了合康新能、科陸電子,美的能源一張宏大的綠色能源版圖也已悄然形成。合康新能源主營戶用儲能及光伏逆變器、分布式光伏EPC、高低壓變頻器業務,科陸電子主要從事智能電網、儲能、綜合能源管理及服務三大核心業務。從發電到用電,從儲能到節能,美的能源已經覆蓋了家庭能源、工商能源、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儲能等場景,成為全球領先新能源綜合管理及運營商。新能源板塊也成為推進美的第二引擎的關鍵力量。
在今年SNEC 2024光伏大會上,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亮相,力推的“光儲空”(光伏+儲能+空調)產品。其實,格力電器同樣在新能源方面布局已久,有光伏空調、鋰電池以及新能源汽車三大板塊。2021年開始,格力電器首次在年報中披露綠色能源為口徑的業務營收情況。2021年為29.07億元,到了2023年提升至71.0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4.71%;營收貢獻比則由2021年的1.55%,提升至2024年的3.48%。
同樣是在這次展會上,海爾智慧樓宇展出了以儲能液冷解決方案,打通儲能電池生產、溫控、應用全流程節點,為儲能藍海注入硬核科技力。
TCL借助中環殺向光伏深處,2019年,TCL科技以底價109.7億元收購天津中環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取得后者旗下核心上市公司中環股份并更名為TCL中環,構建了從新能源到儲能,再到綠色智能終端設備的全鏈條綠色生態。
創維在光儲領域的戶儲獲得了高增長,今年正在向工商儲能延伸布局。截至2023年上半年,創維新能源業務營業額為121.34億元,增長率達188.2%,新增運營且并網發電的戶用光伏電站超過13萬戶,累計建成并網運營的戶用光伏電站超過33.9萬座。今年年初,江蘇創維新能源二期項目正式簽約落地蘇州高新區,為其工商儲能落下重要一子。
而海信在新能源領域布局已久,此次收購入主科林電氣是其布局新型電網、新能源的關鍵一步。據公開信息,科林電氣深耕輸配電設備二十多年,立足智能電網、新能源、互聯網+三大業務板塊。今年一季度,科林電氣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42.86%和65.05%,達到7.52億元和6717萬元。另外,海信網能自主研發的功率器件、功率模塊是電力電子行業的基礎部件、核心部件,廣泛用于變頻、儲能、充電等行業,不但解決了國產化問題,而且已經形成競爭優勢。這些硬核技術將助力科林電氣在萬億級的全球新能源市場,打造出獨特的競爭優勢與發展想象力。
光儲行業在“狂飆式”發展,家電企業轉型進入光儲能賽道時,也不可避免地面臨一些行業性的挑戰。產能擴張是不是會帶來過剩,光儲出海所面臨的競爭復雜,都是在這個賽道中的難題。這個賽道的競爭與洗牌,一切仍需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