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國內家電市場的焦點無疑集中在“國補”也就是以舊換新之上,尤其是進入9月,以舊換新占據了整個行業的話題中心。事實證明,這波國補切實拉動了家電消費市場。據商務部統計,截至12月19日,已有3330多萬名消費者購買相關家電以舊換新產品超5210萬臺,家裝廚衛“煥新”補貼產品超5300萬件。
其實,早在9月新一輪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全國范圍內正式實施之前,相關的補貼經歷了長時間的醞釀與預熱。
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對“兩新”工作作出全面部署;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明確要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覆蓋汽車、家電、電器電子產品等;8月,商務部等四部門明確各地自主確定補貼“8+N”類家電品種,每件最高補貼2000元;9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提出對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等消費需求提供金融支持……
補貼品類之廣、補貼力度之多引發了家電全行業的消費熱潮,這一輪補貼政策對整個家電行業帶來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首先,在存量競爭的底色下,家電市場更新換代需求潛力巨大。追溯上一輪利好政策已隔十一年之久,在2007年-2013年實行的“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和“節能惠民”三大補貼政策,促使家電下鄉產品總銷售量達到2.98億臺,銷售額更是達到7204億元。如今,上一輪三大補貼政策的大部分家電產品已超過設計使用年限,進入更新換代階段。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冰箱、洗衣機等主要品類的家電保有量超過30億臺,更新換代的需求和潛力很大。
在國補政策下,沉寂已久的家電市場被激活。平臺數據的積極反饋,驗證了政策這只“調控之手”通過高額補貼策略,在現階段對市場的強大拉動效應。
其次,本輪以舊換新的消費需求也與過去不同,從解決“有沒有”升級為“好不好”,表現在產品性能與品質的提升、智能化與便捷性的增強、綠色與環保理念的普及、設計與美學的融合以及適老化家電新品的爆發等多個方面。以蘇寧易購為例,本輪以舊換新補貼上線以來,百寸大屏電視、超薄吸油煙機、零嵌冰箱等商品組更是分別實現了300%、150%和270%以上的大幅增長。
其三,線下商業體系的復蘇與線上商業平臺的分化,共同構成了國補下零售終端的重要特征。那些銷售規模不斷擴大、歷史積淀深厚、經營體系規范且成熟的商家,往往能夠獲得參與政府補貼項目的資格,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與銷售規模增長。
雖然近年來線上大型商業平臺整體發展迅速,但并非所有平臺都參與到國家層面的補貼政策中來。尤其以興趣為導向的電商平臺,由于業務模式、經營規范或市場定位等方面的原因,尚未達到參與國家補貼的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這些興趣電商在補貼政策紅利下的市場拓展能力。
其四,中小品牌和商家的份額被進一步壓縮。這些品牌在品牌影響力、資金實力、市場渠道以及技術創新能力等方面相較于大型品牌存在差距,它們往往難以達到國補政策所設定的標準與要求,同時規模較小的經銷商存在同樣問題,難以達到國補準入門檻,進而無法分享政策帶來的市場增量。
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兩新“政策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要發力點,2025年“國補”已經啟動,且不少省份開始了報名工作。
“國補”對家電市場的作用有目共睹,更為重要的是喚起了用戶對家電產品更新換代的意識,激發市場消費潛力,對于提升品質生活而帶來的家電需求,這相比于當下的規模增長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