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行業內,價格戰已成為一種常見的競爭現象,只是2024年價格戰幾乎貫穿了整年,在不同時間段表現出不同的特征。
2024年春節過后,空調行業價格戰硝煙就開始彌漫。從空調行業的銷售節奏來看,龍年開年就步入傳統的旺季備戰階段。“火三月”和“紅四月” 歷來是行業重要的銷售時段,一方面,工廠出貨節奏加速,讓渠道蓄滿水,給渠道適當的壓力,為旺季分銷提供動力;另一方面,新春后正當家裝的時節,家電市場新增需求增加,存量市場更新換代需求也在釋放,品牌推出各類活動搶奪市場蛋糕。在3月的空調品牌集體性促銷活動中,價格成為搶奪市場的首要手段,品牌以此提前搶占市場、預熱旺季。
與此同時,小品牌的開盤政策價格幾乎降至歷史最低點,千元以下掛機、兩千元以下柜機比比皆是,產品產銷重心則在定速機和三級能效變頻。這并不是只在單個品牌上出現,而是整個二三線品牌陣營的集體攻勢。
這個階段還未進入空調市場真正意義上的旺季,上游原材料價格走勢也相對平穩。二三線品牌陣營中如此激烈空調價格變化的決定力量其實并不是供需關系和成本。
進入5月,空調市場真正意義上的旺季,一邊是以銅為代表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一邊是頭部品牌,主流品牌降維打擊,帶頭卷價格、卷服務。零售終端空調價格連連下跌,價格絞殺持續了整個旺季階段。究其原因,空調行業供需錯配是關鍵因素之一。2024上半年,上一年度高位庫存與春季過后的打款提貨構成了行業巨量的產業庫存,同時行業排產保持上升勢頭,而與之相對的是低迷的市場需求。旺季天氣的不給力更是讓原本低迷的市場更加雪上加霜,出貨端與零售端產生背離。
第四季度,“國補”政策的實施激發了潛在市場需求。尤其是雙十一大促期間,兩大熱點疊加,國補、廠家商家補貼、平臺促銷,多重優惠齊聚,再次激發空調市場價格戰。只是價格競爭的焦點從中低端產品向高端高能效產品轉移。
在這波政策中,不少中小品牌未能參與進來,小品牌原本與主流品牌保持的價格優勢被大大削弱。因此,在喧囂的以舊換新中,小品牌卻是被忽略群體,為保持競爭優勢,小品牌被迫陷入價格“內卷”。
值得肯定的是,這波價格內卷切實提振了市場需求,激發更多的更新換代消費,終端市場的增長盤活了整個家電行業的產銷鏈條。另外,用戶品質生活需求得到滿足,空調行業產品結構升級提速。
解析2024年的空調價格戰,并非單一的因素決定,競爭博弈格局、材料成本、企業運營質量、商業形態布局、產品結構乃至產業政策多種因素在不同階段左右著行業價格走勢。雖然2025年國補政策延續、渠道空間充裕、換新意識被喚醒,空調行業利好因素增加,但價格的變動趨勢仍是復雜性與不確定性并存。